您当前的位置 : logo > 教育 > 正文
投稿

用“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 --访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桂贞

2022-01-12 16:23:47 来源:

“工匠精神”是采访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桂贞时谈到最多的一个词。

从规模扩展到内涵发展,过去的20年,中国高职教育走出了一条辉煌的发展之路,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从2006年开始的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到2015年启动的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见证了这段辉煌。

作为有着64年办学历史的高职名校,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河南省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立项院校。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为河南乃至全国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了一批战斗在各个行业的“大国工匠”。“工匠精神”深深地融入到这所学校的文化中,融入到师生的行动中。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高职教育正在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时代。 “职业教育应从比较关注规模和速度的发展转化为更加注重质量和公平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职业教育向高质量、分层次、多元化职业教育大步迈进。”李桂贞对于高职院校新时代面临的使命有着清晰的认识。

1532651942137239.jpg

她说,“培养新时代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我们学校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具备这种精神”。

用“工匠精神”培养“大国工匠”

 在2018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 李桂贞院长寄语中特别强调了“一个人一辈子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而这个“极致”就是学校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希望每一位毕业生走出校门后都能够把这种精神带到工作中、带到实践中,成为他们走向“大国工匠”的精神支柱。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说:“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不仅要围绕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社会公共服务要求和扶贫攻坚需要,培养大批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而且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让千千万万拥有较强动手和服务能力的人才进入劳动大军,使‘中国制造’更多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使中国服务塑造新优势、迈上新台阶。”

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路上,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是高职院校在新时代加强内涵建设的时代背景,是我们学校义不容辞的使命。我们学校以“创新融合、质量立校、铸就匠才”为指导精神,坚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内涵建设的核心, 将“爱业、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等“五业精神”与“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四种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这个目标,学校近年来持续实施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学生人文素养培育工程、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工程等“三项工程”,确保培养的学生既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又有良好的职业精神,满足新时代社会的人才需求。

 1532651968143319.jpg

近年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的“三项工程”成为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李桂贞院长介绍说。

首先是人文素养培育工程。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可以说,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内在要求。如果人文素养不高,学生们就不可能有端正的职业态度和专业技能的不断提升,也不可能有持续的发展能力和创新动力。学校通过打造“三个课堂”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专业能力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和人文审美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断构筑“第一课堂”主阵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公共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思政课堂,让教师在专业课中融入了思想引导、素养养成的内容。积极构建“第二课堂”主战场,通过竞赛活动、社团活动、读书活动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同时,通过加强学生业余时间的组织管理和引导,打造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成长”的“第三课堂”。

其次是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一刻都不能放松。多年来,学校深入推进这项工程,把它当作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学校出台了《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做好顶层设计,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改进机制建设等五个方面确保工程的实施和进展。同时,学校深入融合地方经济发展,做到真正面向市场设专业;加强课程建设,提升现代信息化教学水平;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师德教育;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打造高质量的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另外,学校还在教育教学提升工程中以质量诊断为依据,建立了人才培养质量改进机制;引进第三方评价,不断完善反馈机制,构建监控体系。通过这些措施,学校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和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办的“2018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会”上,我校被评为“2017年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在教育部开展的2018年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评选中,我校申报的《中国戏曲(表演)传承与创新资源库》项目,被确定为“2018年度职业教育专业备选资源库”

再次是创新创业教育引领工程。学校积极探索“一体多元分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尝试“普及教育+意向教育+精英教育”分层次培养模式。构建“1+2+N”实践平台,在一个校政企共建的中原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学院创客空间和大数据双创基地的基础上,建设N个创新创业实训中心。积极举办大讲堂、论坛活动、创业大赛等系列创新创业活动,努力营造学校创业氛围。在教育部办公厅刚刚发布的“2018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中,我校是河南省唯一入选的高职高专院校。

1532652103391131.jpg

 

“三项工程”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了毕业生的受欢迎度。可以很自豪地说,未到毕业季,我们学校很多专业的毕业生就被抢光了。

培养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

近年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在实施工学结合具有订单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更是强化与国外高校、企业的合作。

李桂贞告诉记者,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这是学校确定发展方向的出发点。

基于这个出发点和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要向优质职业教育靠拢,积极展开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和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的创建工作,从硬件条件的提升转变为内涵质量的强化。二是要向多层次职业教育努力,实施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要向多样化职业教育迈进,实现深度产教融合,努力拓宽国际合作办学空间,提高国际开放合作质量,全方位提升学院职业教育质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国的产业已经融入全球分工体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要具有开放精神、国际视野,要求高职院校形成开放、融合、创新的文化。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拓宽办学开放度,一方面积极整合国内优质资源,深化产教融合,继续加强和一些大企业共同携手培养学生。这是相互支持、互利共赢的事。企业的产品和技术标准,可以通过职业教育及时推广,深化校企合作,建立全方位、深层次、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着力培养技能精湛、素质优良的高技能人才,高效助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积极主动拓宽国际合作空间。学校已经与美国夏威夷大学KCC学院、德国汉诺威中国中心、微软(中国)、西门子等11个国外高校和组织建立国际合作关系,输送50多名优秀教师和27名优秀学生到国外研修和就业,培养了一批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水平的制造人才。

可以说,拓宽办学开放度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高校发展的趋势,也是我们的办学方向之一。

无论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还是从服务社会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都要更具开放性。从人才培养的角度上看,新时代的技术技能人才需要具备“五业精神”“四种能力”,还要具备开放的国际视野。从服务社会的角度来看,服务社会能力是高职院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要体现在能否培养区域产业发展急需人才,能否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能否面向区域开展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能否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否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等。

在专业建设上,我们学校强调校企融合。学校根据专业类型、生源基础、培养目标等,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方面实现校企对接,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继续深化学院订单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当前,学院与300多家行业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深度合作关系,校企合作专业覆盖面达到100%。如移动通信和电子技术专业对接大唐电信集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与通用、福特和北汽等结成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通过邀请企业参与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探索构建与产业对接紧密、特色鲜明、动态调整的课程体系。近三年,校企联合编写教材40多门反映新技术产教融合的教材,被国内兄弟院校广泛选用,并同时作为企业培训教程使用。汽车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等二级学院均已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工作,有数百名学生参与教改试点工作。

 在谈到学校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为学校打造特色专业提供怎样的契机时,李桂贞院长如数家珍。

  2017年,学校有7个专业获批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建设专业,这7个专业均是学校长期以来重点打造的品牌专业。同年,以7个特色专业群建设为主的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获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建设。学校以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创建为契机,提出了“一群一院一平台”专业发展战略:

“一群”指每个二级学院都要打造一个以骨干专业为核心、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契合度高的专业群,引导二级学院主动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形成专业集群优势,提升专业群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一院”指每个二级学院都要成立专业与课程建设发展研究院,加强其在专业建设、师资团队建设以及教科研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促进专业群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建设与发展。

“一平台”指各专业群根据专业需要,搭建由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参与的协同育人平台,形成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协同育人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可以说,实施“一群一院一平台”专业发展战略,为特色专业群建设明确了方向、畅通了机制、搭建了平台,必将助力我院国家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创建工作。

1532652049428176.jpg

铸就匠才,从打造一流师资开始

李桂贞说:“建设一流的高职院校离不开一流的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学校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工匠精神、“双师”素质、专兼结合、技艺精湛的教师队伍。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不拘形式广揽人才。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人才,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学校教师的总体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以现代学徒制省级试点院校建设为契机,完善双导师制,建设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目前,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765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近200余人,“双师型”教师达到80%。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4名,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教学名师4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5人,近150名技师和高级技师。还从行业企业聘请了200多名能工巧匠和技术能手作校内兼职教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开展了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班,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进修学习,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组织教师参加河南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做新时代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网络培训示范班,邀请德国职业教育教学专家托马斯•胡格先生对教师开展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教师发展机制,切实提高教师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

三是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在职称评聘、岗位晋升、推先评优等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制;制定学院奖励办法,修订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体现出多劳多得、优劳优酬,调动了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开展“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河职工匠”评选活动,进一步增强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奉献教育事业。(魏豪 吴猛)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互联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商界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商界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免责申明| 招聘信息|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 - 2020  中国商界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邮箱:3550 235802@qq.com